IT技術支撐了全球信息化浪潮,然而軟件開發效率卻難以像摩爾定律一樣快速提升,以至于成為瓶頸。
近幾年,低代碼領域發展迅速,賽道跑出了超10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OutSystems,巨頭企業AWS、Google、Microsoft、Oracle、西門子等也紛紛推出低代碼開發平臺或通過收購布局低代碼。國內也出現了一批低代碼創業公司,具備早期創投機會。
低代碼開發平臺,是指那些無需編碼或通過少量代碼就可以快速生成應用程序的工具,其一方面可以降低企業應用開發人力成本,另一方面可以將原有數月甚至數年的開發時間成倍縮短,從而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、靈活迭代的價值。
36氪近日對十多家低代碼相關企業進行了采訪、調研、產品試用等,包括多家低代碼創業公司,用友、銷售易、北森等企業軟件和知名SaaS公司,OutSystems、Mendix等海外頭部公司等。最終撰寫了本文,部分核心信息包括:
低代碼開發方式,可將軟件開發效率提升數倍甚至10倍以上;
低代碼賽道正在熱起來,國外已經跑出超10億美元獨角獸,預計2020年平臺市場規模達155億美元;
低代碼賽道競爭的5個關鍵點剖析:平臺能力,商業模式、商務能力、生態建設、融資能力;
低代碼領域處于早期探索階段,入局創業尚不晚,創業公司估值大多在2億元內,有早期投資機會;
RPA、BPM、中臺、低代碼,背后是一個趨勢。
1、低代碼開發的概念和價值
我們先來通過幾個案例,來直觀感受下低代碼開發的價值:
OutSystems幫助施耐德電氣在20個月內推出了60款應用,將開發過程加速了2倍,僅在第一年就節省了650天的工作量。
ClickPaaS告訴36氪,某傳統化工內企業客戶,原先通過Oracle和SAP構建了整體信息化架構,包含CRM,DMS,OMS,ERP。業務模式發生變化后原先的方案需要重構,在Oracle和SAP上重構的方案原先實施公司報價在6個月,400萬元。通過ClickPaaS快速構建業務模型替換掉了CRM,DMS,OMS,只用了1個月,70萬元年租。
宜創科技告訴36氪,某地產中介搭建海外服務板塊系統,傳統開發方式需要12個人開發6個月,報價小幾百萬元。宜創基于低代碼開發方式,4個人開發1個月完成交付,項目金額數十萬元。
效率提升的背后,都來源于低代碼這種新型的應用開發方式:開發者可以基于圖形化界面,通過拖拉拽、參數配置、邏輯規則定義、模板組件調用等方式,同時兼容代碼編寫模式,完成軟件應用構建,將開發效率提升數倍甚至10倍以上。
經常和低代碼一起提到的還有零代碼(無代碼),零代碼是指完全不寫代碼實現應用開發,其面向的開發場景往往較簡單。
特別說明一點,本文討論的低代碼開發平臺,是指廣義的低代碼開發平臺,包含了低代碼和零代碼,包含了支持低代碼快速開發的相關模塊,包括通用PaaS層、中間件、aPaaS層、iPaaS層、組件、模板等。
2、低代碼開發如何提高開發效率和降低成本?
效率方面,首先,通過圖形化拖拉拽的方式,替代原本編寫代碼的方式,能夠降低大量工作量。第二,編寫代碼的方式,往往會花很多時間在尋找代碼bug和解決bug上,低代碼因為很少需要直接寫代碼,因而有效的規避了代碼本身的bug問題。第三,支持將開發完的應用一鍵部署到多種環境,包括PC客戶端、web端、移動端,以及IOS、Android、H5、小程序等。第四,通過云化的開發全流程協同、版本管理,可以提高協同效率。
除此之外,宜創科技CEO宜博還告訴36氪,傳統寫代碼開發,開發總時長的縮短與投入人力的增長并不是成正比的,傳統開發是緊耦合、串行開發模式,即開發者之間需要緊密配合、聯調等,很多開發環節需要等待上一環節完成。宜創低代碼開發平臺非常關鍵的一點是,底層核心技術從緊耦合的MySQL、Java等,變成了松耦合的NoSql、JavaScript等,從而實現了從串行開發到并行開發。
成本方面,軟件應用開發的成本主要是人力成本,通常按“人天”或“人月”來衡量,可以按照這個公式來核算:開發成本=人員日均工資*人數*開發天數。效率的提升會直接成比例降低“人數、開發天數”的值,同時,低代碼開發模式降低了對開發者水平的要求,很多開發工作不需要那么貴的高端開發人才來做了,這樣也降低了“人員日均工資”值,從而整體降低成本。
2018年6月,低代碼開發平臺OutSystems獲 KKR 和高盛3.6 億美元融資,估值超過10億美元,成為獨角獸。其年營收遠高于1億美元,并且每年增長率超過70%。
2018年8月,西門子宣布以6億歐元收購低代碼應用開發領域的知名公司Mendix。
AWS、Google、Microsoft和Oracle等也于近些年紛紛推出各自的低代碼開發平臺。
再看國內,奧哲網絡、ClickPaaS、宜創科技、數式科技、輕流、搭搭云等低代碼創業公司也于2018、2019年紛紛獲得投資。其中奧哲獲得阿里5000萬元A+輪投資,和高榕資本的億元級B輪投資。
2019年上半年,明道發布新產品明道云,轉型成為零代碼開發平臺;APICloud發布了低代碼開發平臺Plus Mode。
市場規模上,Forrester的報告顯示,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市場將從2015年的17億美金增長到2020年的155億美金,預計到2020年,75%的應用程序將在低代碼平臺中開發。
需要注意的是,這里的155億美元的市場估計僅指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市場,而基于低代碼平臺提供服務的市場,并未計入其中。
Gartner在2018年的報告中提出了hpaPaaS(高生產力應用程序平臺)的概念,即一個支持快速開發、部署、運行應用程序的云平臺,核心能力聚焦在低代碼和零代碼開發。
下圖是Gartner在2018年報告中繪制的hpaPaaS魔力象限:
可以看到,右上角的“領導者”象限有四家公司:Salesforce、ServiceNow、OutSystems、Mendix,這四家公司也代表了全球低代碼開發平臺的兩類核心玩家:頭部SaaS企業和通用平臺企業。
1、頭部SaaS企業
頭部SaaS和應用軟件企業,做低代碼開發平臺的直接驅動力是:提高產品開發和定制化開發效率。長期驅動力是:建立平臺生態。
代表企業包括國外的SaaS龍頭Salesforce、ServiceNow等,國內的知名SaaS企業銷售易、北森,以及老牌應用軟件企業用友、金蝶等。
SaaS企業需要快速迭代產品,同時擴充更多產品線和功能,以覆蓋更廣泛的業務場景,涉及到大量產品開發工作。另一方面,中大型客戶往往會給SaaS企業帶來更可觀的營收,但是標準化的SaaS產品滿足不了大客戶的需求,SaaS企業需要針對每個大客戶進行大量定制化開發,淪為“項目公司”。
低代碼開發平臺則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,降低SaaS和軟件企業的產品開發和定制化交付成本,提高整體效率。
頭部SaaS企業的低代碼開發平臺,參照Salesforce、ServiceNow的成功經驗,目前已有較清晰的發展路徑:
第一步,將平臺用于內部開發效率的提升,包括產品持續開發對待和定制化交付。
第二步,將平臺提供給客戶和集成商/代理商使用,讓客戶能夠基于平臺二次開發,持續滿足自身的業務迭代和個性化需求。讓集成商/代理商能夠基于平臺進行二次開發,滿足客戶的定制化需求,實現快速低成本交付。
第三步,將平臺開放給第三方應用開發商ISV,在平臺上構建新應用,借助平臺的流量售賣給平臺客戶,從而突破SaaS企業自身的業務范圍,形成平臺應用生態。或直接將平臺售賣給ISV,獨立開發和交付ISV自己的應用軟件。
平臺能力決定了平臺能提供多大的應用價值(開發效率提升多少倍,成本降低多少倍);
商業模式決定了應用價值能轉化為多大的商業價值;
商務能力直接影響獲客(尤其是大客戶獲客)能力,決定了商業價值能被多大程度落地;
生態建設指的是平臺的教程、培訓、幫助支持和社區等體系的搭建,直接影響平臺的推廣速度、推廣成本和品牌;
融資能力很重要則是因為,優質的低代碼開發平臺研發是個高投入(數年、上億元)、高門檻的事情,前期需要持續燒錢,直到平臺商業化落地產生穩定營收。
平臺能力核心決定了2件事情,也是低代碼開發平臺最核心的價值體現:能開發多廣泛場景和多復雜場景的應用;開發效率和開發成本能優化到什么程度。
一類是基于表單/引擎驅動的模式,通過建立多張表單,使用流程串聯,定義報表輸出方式,構建表單類輕應用。該類模式的技術壁壘不高,主要支持開發表單類應用,場景有一定局限性,主要服務中小客戶。
一類是基于aPaaS平臺的模式,包含多種具體的技術手段和路徑,例如模型驅動、代碼生成、可視化編程等,底層技術涉及云原生、元數據、多租戶等。該類模式的技術壁壘較高,顆粒度更細,復雜度、靈活度更高,能夠支持廣泛場景的復雜應用開發,具備服務大客戶和中小客戶的能力。不過此類平臺往往很難進一步劃分出幾個清晰的技術流派,往往是每一家都有較大差異。